時論
  西安近日出台25條措施治理文山會海,要求各級各部門嚴格精簡會議和文件,改進會風和文風,如大會發言每人不超過8分鐘,並將每月的第二周定為“無會周”,全年“無會周”不少於10個。
  機關單位會議泛濫,是個老大難問題。壓縮會議、壓縮發言,把幹部從文山會海中解放出來,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深入基層、深入群眾,解決實際問題,這本是好事。
  問題在於,這會不會成為一種新的形式主義呢?
  規定“大會發言每人不超過8分鐘”,未免過於機械。另有諸如某省規定省長開會講話不超1小時,副省長半小時。類似規定,很容易流於形式。事實上,一切還是要從實際出發,該長則長,宜短則短,而不能為把控時間而一刀切、“使蠻勁”。
  規定“無會月”、“無會周”也未必就很科學。設立“無會月”、“無會周”可以名正言順取消那些可開可不開的會議。但是,如果必須開的會議選擇不開,會不會影響工作,這是其一;其二,因為有了“無會周”、“無會月”的限制,在之前或之後,是否會有惡補式的集中開會呢?有報道說,某地在實行“無會月”前一周,各部門、各單位突擊開會,一位領導在五天工作日和雙休日里,馬不停蹄地參加大小會議12個,僅僅是為避免與“無會月”撞車。其三,一些地方甚至有規定,“無會周”、“無會月”期間有特殊情況需要開會的,要請示上級。開會要審批,這是不是退步?
  細究一些地方“改進會風”的類似規定,頗有點像“病急亂投醫”,離治本距離甚遠。一方面,我們要力戒開會成風、以會議落實會議的形式主義,另一方面,也需要警惕“無會周”這樣的新形式主義。其實,要減少會議很簡單,就是簡政放權。政府部門不該管的別管,該放給市場的一律下放不亂插手,找準自身定位,用心做好服務,自然就沒那麼多的會議要開了。  (原標題:警惕“無會周”淪為形式主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w38jwnu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